“疫”起文明祭扫

时间:2022-04-03 09:25:28       来源:中国徐州网

“梨花风起正清明”,清明将至,各地纷纷发布《2022年清明节文明祭扫倡议书》,倡导当前疫情形势严峻情况下,要减少聚集,部分地区暂停提供现场祭扫服务,积极推广网络祭扫方式,营造文明祭扫大环境。

探索新型祭扫方式,树立文明“新风尚”。清明祭扫是缅怀逝者、表达哀思的一种寄托形式,然而传统的祭扫方式过于陈旧,带来的弊端也日渐凸显。冥币、纸钱、鞭炮齐飞,墓地、林地烟雾缭绕,呛人口鼻。稍有不慎便是“星星之火”燎原,以至造成的人财物损耗严重,消防负累不堪。更有甚者,大搞封建迷信,铺张浪费、奢侈攀比之风盛起。近年来,全国各地积极倡导文明节约,推出网络“云祭扫”新方式,通过网络平台可以“点烛”、“献花”、“上香”,形成低碳环保、绿色文明的清明祭扫新风尚。要让人们认可这样的祭扫方式,最重要的就是要强化对群众的宣传教育。要让人们充分认识到与时俱进才能紧跟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发展脚步,要及时构筑群众新的认知体系,打破传统习俗壁垒,构建常态化理性追思祭扫模式,树立起文明发展的时代新风。

守好疫情安全防线,倡导文明“新理念”。各地政府部门要深刻认识到当前疫情形势严峻复杂,拉响疫情安全防控“警笛”,避免清明期间人员集中祭扫引发病毒传播和交叉感染,杜绝麻痹大意、侥幸松懈的不良心态,理解人民群众缅怀先烈、祭奠亲人的迫切需求,能够感同身受、设身处地的为人们提供宣泄情感的“出口”。人民群众要紧跟时代发展需要的新理念,以文明为基石,以疫情防控为主调,从内心上形成对线上祭扫方式的认可,严格遵守疫情期间群众祭扫服务管理规定,不给疫情滋生提供可乘之机。

弘扬厚养善待传统,引导文明“新需求”。“树欲静而风不止,子欲养而亲不待”,清明祭扫更多的只是一种仪式,是人们情感的释放方式,在这背后折射出的一些现状则令人唏嘘。“空巢老人盼儿女常回家看看”、“102岁老人状告5子女不赡养”这样的新闻屡见不鲜。厚养善待,不应只局限于物质的满足,更不能体现在逝去后的奢侈祭扫上。情感上的关怀才是真正的孝道,趁父母亲人健在时,及时尽孝,否则等亲人不在,我们只能留下满满的遗憾。要珍视优秀文化传统,减少祭扫“花功夫”,多下陪伴“真功夫”。

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”,文明祭扫从自身做起,让我们科学传递追思之情,用心祭奠,不搞形式主义,让疫情下的清明更加文明,思念之情更有温度,优秀的清明风尚得以传承。(冯卫宁)

关键词: 人民群众 形势严峻 文明建设